13
中国台湾一家科研机构研究团队利用胎儿脐带血管里的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加入2个非致癌性基因,成功将内皮细胞转变成干细胞,且免除有致癌风险基因,研究成果和干细胞研究同步。中国台湾卫生研究院细胞及系统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颜伶汝今天表示,2006年和2007年日本和美国分别宣布发现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方法,这种干细胞功能与胚胎干细胞相差不多,因此被称为干细胞,简称iPS细胞。为了避免加入致癌性基因、又可以成功发展出干细胞,颜伶汝说,“国卫院”团队利用胎儿脐带血管里的人体脐静脉...
查看更多11
在对小鼠的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哈佛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逆转一个分子通道中的生物钟而获得了这项突破,该分子通道对于皮质脊髓束神经通路而言非常关键。研究人员诱导脊髓受损的小鼠再生出可控制自主行动的神经通路,这一成果有望开发出治疗瘫痪和其他运动功能性障碍的新方法。“在此之前,如此强大的神经再生不可能在脊髓中出现,”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里夫-欧文研究中心负责人、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教授斯图尔特说,“瘫痪和因脊髓损伤导致的功能丧失一直被认为是无药可医的,...
查看更多9
通过三型分泌系统分泌效应分子进入真核细胞内,进而阻断或调节宿主关键信号转导通路是许多病原菌普遍采用的致病机制。寻找效应分子在宿主细胞中的靶蛋白并阐明其作用于靶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生物化学机理对我们了解病原菌致病机理和建立有效防治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可能促进我们对真核细胞本身信号转导机制的进一步理解。2010年8月5日,NIBS邵峰博士实验室报道了病原细菌效应蛋白通过直接共价修饰并失活宿主细胞中的泛素和泛素类蛋白从而导致宿主泛素信号通路发生功能紊乱的新的致病机制。该研...
查看更多6
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日前发表公报说,在培育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时候,使用基因“L-Myc”代替基因“c-Myc”,可大幅降低iPS细胞癌变的风险,从而有效生成安全的iPS细胞。同时,新方法培育iPS细胞的效率也比较高。与使用原先的培育方法相比,使用新方法可使实验鼠体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比例提高到4倍左右,人类体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比例提高到3倍左右。与只植入其他3种基因相比,使用新方法iPS细胞分化成实验鼠生殖细胞的比例约是前者的5倍。在本次研究中,山...
查看更多4
将成人干细胞在一种新型的基质上培养24小时后,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能够预测细胞如何分化,或者分化成哪种类型的组织。他们的这项研究结果发布在8月1日的NatureMethods上。分化是干细胞转变成其他类型细胞的过程,理解该机制对未来开发基于干细胞的再生疗法关重要。"我们只需要1天就能预测干细胞的分化。"这项研究的*作者,机械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助理教授JianpingFu表示。在这项研究,Fu和他的同事从力学角度对干细胞进行检测,他们在干细胞吸附的材料上施加了一个微小的力,并认...
查看更多2
Assayrange:30nmol/L-800nmol/L96determinationsPurposeThiskitallowsforthedeterminationofVitaminD(VD)concentrationsinHumanserum,cellculturesupernatesandotherbiologicalfluidsPrincipleoftheassayThekitassayHumanVitaminD(VD)levelinthesample,usePur...
查看更多30
液体生物酶技术因原料绿色环保、生产工艺过程简单、能耗低、酶得率高、没有残留污染等突出优点,成为未来工业催化剂市场的主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在海洋微生物酶结构方面经过6年的合作研究,目前完成了海洋微生物蛋白酶、脂肪酶、溶菌酶、酯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纯化和晶体晶体生长实验,获得了蛋白酶空间结构和活性催化位点。该项目将初步完成2~3种液体酶制剂研制与应用技术开发,开发酶休眠和激活的可控性关键技术,突破工业用酶抑制剂筛选瓶颈。
查看更多29
新出版的《细胞移植》杂志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成功地对成年实验鼠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进行“再编译”(reprogramming),从而获得了能够分化成各种各样细胞的多能干细胞。这些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细胞与自然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十分接近。文章主著者、澳大利亚莫纳什医学研究院科学家保罗·威尔玛表示,诱导多能干细胞*改变了细胞的再编译。他和同事的研究显示,成年实验鼠的神经干细胞(NSCs)和脂肪组织衍生细胞(ADCs)表达出了遗传多能性,它们能够分化成三胚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