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检测试剂的存放与使用要求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安全性。以下是详细的规范指南:
1. 温度控制
常规试剂(如缓冲液、染色剂):遵循说明书推荐温度,通常为 2–8℃冷藏(避免冷冻导致成分变性)。例如:台盼蓝溶液需避光保存于4℃。
酶类试剂(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必须严格保存在 -20℃以下超低温冰箱,分装冻存以防止反复冻融失活。
特殊敏感型试剂(荧光标记抗体):部分需存放于 液氮罐(-196℃) 以长期保持活性。
2. 湿度管理
保持干燥环境(相对湿度<60%),使用硅胶干燥剂或除湿设备防止吸潮结块。
避免靠近水源或加湿器放置,尤其对于粉末状试剂(如MTT粉末)。
3. 光照防护
所有试剂均应储存在 棕色试剂瓶或铝箔包裹容器中,避免紫外线/可见光降解。典型例子包括:
ATP荧光检测试剂含荧光素酶,见光迅速失效;
DCFH-DA探针遇光会产生自发氧化荧光干扰实验。
实验室台面尽量使用黄色灯光替代白炽灯减少光损伤风险。
4. 稳定性保障措施
防氧化处理:向试剂中充入惰性气体(氮气)置换空气,适用于易氧化物质。
酸碱度监控:定期检测液体试剂pH值变化,超出范围时立即废弃。
震荡混合预防沉淀:每次取用前充分颠倒混匀悬浊液型试剂。
二、细胞检测试剂使用方法规范
1. 无菌操作准则
生物安全性优先:涉及细胞裂解物的试剂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佩戴手套、口罩及护目镜防止气溶胶吸入。例如:提取基因组DNA时的蛋白酶K处理步骤。
移液器校准:使用经计量认证的移液设备,确保体积误差<5%。禁止交叉使用不同精度量程的枪头以避免交叉污染。
2. 有效期管控体系
开封后效期缩短机制:即使未过期也应标注一次启用日期,并在标签上注明“OPENED ON: YYYY-MM-DD”。多数抗体开封后建议6个月内用完。
质控测试验证活性:关键试剂使用前进行预实验确认有效性。比如:流式细胞术用的偶联抗体需通过已知阳性样本验证结合能力。
3. 避免污染策略
专用耗材匹配原则:不同批次试剂配套使用原厂提供的专用比色皿/反应管,防止材质差异影响光学读数准确性。例如:某些PCR板盖密封不良会导致边缘蒸发效应显著改变反应体系浓度。
样品前处理标准化:血清灭活补体时统一采用56℃水浴30分钟处理,离心速度恒定于3000×g以保证细胞碎片去除效率一致。
4. 废弃物合规处置
分类收集容器:设置专用废液缸区分有机溶剂(如甲醇固定液)、酸性溶液(醋酸酐)、重金属盐类(硝酸银染色液),贴上对应危化品标识码。
中和预处理步骤:倾倒强腐蚀性废液前先用碳酸氢钠中和至中性pH再排放下水道,符合《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条例》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