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销售咨询热线:
17801761073
产品目录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非小细胞肺癌新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新疗法

发布日期: 2013-07-22
浏览人气: 1477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印尼及澳大利亚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化疗与厄洛替尼间插结合,能将有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总生存期提升历史新高的31个月。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文章的*作者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通讯作者为Tony Mok教授。
 
肺癌可分为两种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约占85%的病例。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传统疗法有二:先吃靶向药物,无效后化疗;或先化疗,无效后再服靶向药物。如果没有靶向药物,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8个月,但两种传统疗法对于患者的无肿瘤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的提升差异不大,总生存期都是在20.6个月左右。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未接受治疗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随机分配,根据应用小化算法的交互式网络响应系统根据病情分期、肿瘤组织结果、吸烟状态及化疗方案,将患者按1:1的比例,每4周接受6个周期的吉西他滨(1250 mg/m2,第1、第8天,静脉注射及铂制剂卡铂5×线下面积或顺铂75 mg/m2,第1天,静脉注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150 mg/天,第15-28, 口服; 化疗联合厄洛替尼或安慰剂口服治疗。

结果发现,仅有存在EGFR基因激活突变的患者可取得治疗获益在化疗联合安慰剂治疗组的222例患者中,共有76(34%)患者报告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化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组的226例患者中,则有69(31%)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常见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有65[29%]55[25%]患者、血小板减少分别有32 [14%] 31[14%])及贫血分别有26[12%]21[9%])

结合前期研究,II期、III期临床试验成果证实,新疗法将肺癌晚期患者总人群的中位无肿瘤进展生存期从6个月提高到7.6个月,总人群中位总生存期从15.2个月提高到18.3个月。

这项联合亚洲7个国家地区、28个中心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表明:与单纯采用一线化疗或口服靶向药物相比,化疗间插口服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提高总人群的生存期,对于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尤其有效,生存期提升历史新高的31个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