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销售咨询热线:
17801761073
产品目录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药物所取得了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

上海药物所取得了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

发布日期: 2012-05-28
浏览人气: 1825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人员取得了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这为深入研究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 的致病机理,以及预防马兜铃酸肾病提供了重要资料。上海药物所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前期的研究工作表明肝脏CYP1A参与AAI的氧化代谢,此代谢过程使小鼠血液及肾脏中AAI的含量降低继而减轻AAI所致的肾毒性。该研究结果已在Kidney Int(2008,73:1231-1239)杂志上发表。

        马兜铃酸(AA)是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 和巴尔干地方性肾病(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 BEN)的致病原因,已经引起了上的高度重视。氧化和还原是AAI(AA的主要毒性成分)在不同物种体内快速清除*的代谢过程。然而哪些参与AAI体内的氧化、还原代谢以及此代谢过程在AAI肾毒性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NQO1的抑制剂双香豆素、苯茚二酮均可抑制AAI在肾脏内的还原代谢,延缓AAI的血浆清除。虽然抑制剂处理后,小鼠血液和肾脏中AAI的含量明显升高,但其所致肾毒性却显著降低,表明NQO1参与AAI在肾脏内的还原代谢,且这一还原代谢过程可能是AAI诱发肾脏毒性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