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销售咨询热线:
17801761073
产品目录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让体细胞的“发育时钟”逆生长

让体细胞的“发育时钟”逆生长

发布日期: 2013-07-19
浏览人气: 1258

 本报北京718日电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学术杂志——Science》杂志(Science Express)美国时间18日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为未来细胞治疗甚器官移植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将极大地推动治疗性克隆——克隆组织和器官以用于疾病的治疗——的发展。

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并将其重新定向分化成为有功能的细胞或器官,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大疾病。此前,通过借助卵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或者使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被进行重编程获得多潜能性,这两项技术因此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此番邓宏魁团队的研究成果则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仅使用小分子化合物这样一个简单的手段就能够诱导体细胞的重编程。这个新方法摆脱了以往技术手段对于卵母细胞和外源基因的依赖,避免重编程技术进一步应用所遭受的一些质疑,例如破坏胚胎或基因突变风险等。这项成果提供了更加简单和安全有效的方式来重新赋予成体细胞多潜能性,是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的一个飞跃,这为未来细胞治疗及人造器官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据了解,在这项研究中,邓宏魁团队仅使用四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体细胞进行处理就可以成功地逆转其发育时钟,实现体细胞的重编程。使用这项技术,他们成功地将已经特化的小鼠成体细胞诱导成为了可以重新分化发育为各种组织器官类型的多潜能性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CiPS细胞)。这项新技术让人惊奇的是,原本人们认为复杂而严密的分化发育过程竟然可以通过如此简单的方式实现逆转,而在研究中一只名叫贝贝的嵌合小鼠的出生,意味着用化学方法将成体细胞重编程得到的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同样的分化发育的能力。
为了明确化学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发生的机制,邓宏魁研究组还进一步研究了这一过程中的分子水平的路径。结果显示化学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的过程是一条有别于以往体细胞重编程方法的全新途径。更有意思的是,这条新途径的早期变化过程同低等动物再生的早期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比较类似。
据介绍,这项研究成果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命运决定和细胞命运转变的机制,使得人类未来有可能通过使用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直接在体内改变细胞的命运。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将会得到全新的解决方案,整个再生医学领域也将会发生新的变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