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缺氧和炎症无论在分子、细胞还是临床水平上都息息相关。对于临床上的各种炎症相关性疾病,如急性肺损伤、心肌缺血、炎症性肠病甚癌症,都可以将缺氧作为治疗的研究靶点。这些缺氧依赖的信号通路也可以用来减少在大手术中缺氧带来的器官衰竭,甚缓解器官移植后由缺氧导致的移植物炎症反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炎症与缺氧都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有所贡献,一方面,炎症细胞可以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的异常化。而缺氧则会促进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形成,这些血管与正常血管相比,输送氧气的能力增强了,可以使肿...
查看更多28
细胞色素P450是一类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的超家族,它参与内源性物质和包括药物、环境化合物在内的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研究人员利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QM/MM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尼古丁与CYP2A6的结合方式、CYP2A6催化的尼古丁5'-羟基化反应的机理以及5'-羟基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这一结果表明,虽然尼古丁在溶液中主要以质子化的形式存在,但是它主要以非质子化的形式结合到CYP2A6的活性中心。在CYP2A6-尼古丁复合物中,CYP2A6的活性中心CompoundI(...
查看更多23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自闭症患者脑中的分子通路与脆性X综合症、安格曼综合症及瑞特综合征等相关疾病密切相关而且共有某些关键性的蛋白质。这些发现也许能够作为发现更多的自闭症基因的一个平台。典型的自闭症是以三个主要的特点作为特征的:语言及沟通能力的丧失、社交行为能力受损及重复性的动作。在相关的或称症候群性的自闭症中,这些特征是一个大得多的症状组群的一部份。症候群性自闭症常常可被追溯一个单一的基因,但研究人员一直难以查明经典自闭症的遗传学基础。为了找到作为经典自闭症和症候群性自闭症共同基...
查看更多21
DNA甲基化在哺乳动物基因表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通过线粒体遗传且随时间稳定,但是细胞分化、疾病或环境影响都会改变DNA甲基化的模式。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多种新方法,试图在基因组范围定位DNA甲基化。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能让研究人员全面观察甲基化组,但它还是面临技术以及费用上的问题。测序覆盖通常对GC含量非常高和非常低的区域有偏见,即使是在20-40倍覆盖度,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仍不能检测出低密度CpG岛的某些甲基化差异。所以尽管更深度测序是解决方案...
查看更多16
近一项研究成果说,成年猕猴和人类的大脑中存有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的神经元,为人类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带来新的希望。据介绍,由神经干细胞“制造”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大脑内没有神经干细胞,大脑因疾病或外伤而损失的神经细胞是的。但是以往科学家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主要在小白鼠上进行,而对神经干细胞在人类等灵长类动物大脑中的分布状况、功能等却知之甚少。尽管小白鼠和人类在1亿年前拥有共同的祖先,但长期的进化已使二者的大脑在形态和功能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神经元,又称神经组织...
查看更多13
近日科学家发现,蛙和蟾蜍皮肤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调节血管生长来治疗癌症、糖尿病、中风和移植患者。这项研究鉴定出两种蛋白质或肽,它们可用于控制及靶向血管生成,从而调控人体内的血管生长。这一发现具备巨大潜力,可开发用来治疗累及十亿以上人口的70种以上重大疾病和病症新方法。这两种蛋白质分别发现于蜡白猴树蛙和巨型火腹蟾蜍的皮肤分泌物中。科学家捕获这两种动物并轻柔提取分泌物,然后再将它们放归野外。这些动物在此过程中并未受到任何形式的伤害。研究证明来自蜡白猴树蛙的蛋白质通过停止血管生成并抑...
查看更多9
目前欧洲地区出现的急性大肠杆菌致病菌引起的疫情倍受关注,科学家们也希望能更多深入了解这种病菌,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法。来自各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一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晶体结构,分析了大肠杆菌的菌毛结构,从中获得了对付此类大肠杆菌致病菌的方法。许多种细菌都能产生所谓的纤毛纤维,比如引起尿道感染的大肠杆菌和引起黑死病的耶尔森氏菌属等。纤毛纤维是细胞联锁的“积木”筑成的城堡,它们堆叠在一起,使每一“积木”的尾巴都可以恰好镶嵌到下面积木的凹槽中。之前的研究发现两种普通类型的蛋白:陪伴分子和...
查看更多2
研究发现有些猴子对艾滋病病毒(HIV)具有了抵抗力,这将归功于一种称为TRIM5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以阻止进入细胞内病毒的繁殖。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机制。不同于人类,某些猿类种属,如恒河猴或夜猴能够利用细胞蛋白质TRIM5抵抗HIV:在HIV感染的情况下,病毒一进入细胞,这种蛋白质就可阻断该病毒并预防其繁殖。尽管科学家们对TRIM5的了解已经超过六年。然而对于TRIM5预防HIV繁殖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研究发现了TRIM5对抗HIV防御机制的大部分关键环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