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DDDC)蒋华良课题组罗成副研究员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Wistar研究所PaulM.Lieberman教授合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在世界上发现多个小分子化合物能够通过阻断EBNA1与DNA的结合,进而抑制EBV复制。研究论文于2010年4月12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ONE上。在本研究中,罗成副研究员带领博士研究生李宁针对EBNA1/DNA复合物晶体结构(EBVnuclearantigen1,EBNA1,EBV核抗原1)与Li...
查看更多6
日本研究人员近确认了一种遗传性重听基因。动物试验表明,激活这种名为C-RET的基因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听力。研究小组随即对遗传性重听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也确认这些患者的C-RET基因功能异常。日本中部大学教授加藤昌志和讲师大神信孝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C-RET基因具有促进神经生长和维持神经功能的作用。在老鼠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如果关闭C-RET基因,老鼠内耳中负责传递声音信息的神经细胞数目将大量减少,终导致重听症状;而激活C-RET基因,相关神经细胞数目又恢复到原有水平,听力也随之...
查看更多5
iPS研究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教授带领团队在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报告说,动物实验证明,用不同种类的体细胞培育出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移植后使实验鼠出现肿瘤的危险性存在很大差异。研究发现,利用含有癌症基因的体细胞培育iPS,对肿瘤的发生几率并无显著影响。研究人员分别利用小鼠胚胎的皮肤细胞、成年小鼠的胃细胞、尾巴的皮肤细胞以及肝脏细胞培育iPS细胞。利用不同的体细胞和培育方法,研究人员共培育出36种iPS细胞。接着,他们又使这36种iPS细胞都分化成具备演变成...
查看更多2
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ThomasBobik于2010年6月24日宣布,使用重新设计的酶可用于生产生物基异丁烯,异丁烯现用于生产各种化学品和可用于制取其他燃料添加剂、胶粘剂、塑料和合成橡胶。异丁烯可被转化成异辛烷,可用于汽油中。3-HMB可从葡萄糖、生物质和其他可再生原料来生产,因此,这种酶代表了可用于生产生物基异丁烯有发展前途的途径。该生物法生产异丁烯也可克服产率限制的缺陷,一般,可再生产品会毒化产生的细胞而遇到产率限制问题。因为异丁烯是气...
查看更多1
今年是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问世10周年。回望去,尽管有价值的医学应用还极为有限,但过去的10年依然是生命科学激动人心的10年,人类在对自身和疾病的认识上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人类重新认识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启动,2000年工作草图绘制完毕,3年后正式完成了全部30亿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科学家称赞这个计划比人类登上月球还要伟大。2000年6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在评价工作草图的意义时说,这项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将使多数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发生革命性变化”。10年...
查看更多30
2010年6月29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宏实验室在Cell杂志上以FeaturedArticle形式发表题为“C.elegansscreenidentifiesautophagygenesspecifictomulticellularorganisms.”的文章。细胞自噬作用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高度保守的降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胞质中的内含物包括蛋白聚合体以及组织、器官等会被一个双层膜结构的囊泡包裹,这个囊泡叫做自噬小体,自噬小体形成后即被运送到液泡或溶酶体中被降解,其中的物...
查看更多29
据6月27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与在我们的身体上或身体内生活的多种细菌之间的关系,美国的国立卫生院正在对所有这些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现在,由KarenNelson领导的HumanMicrobiomeJumpstartReferenceStrainsConsortium已经公布了他们对头178个与人类宿主有关的细菌基因组序列的初的分析。到目前为止,这些结果给未来的分析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线,尽管这些研究人员说,他们只是刚刚触及了人类“微生物组”的表面而...
查看更多28
新近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红艳教授及其合作者共同完成的“在头部神经管畸形(NTD)出生缺陷人群中鉴别出Vangl2基因突变”研究结果。这是科学家从患有神经管畸形的人类胚胎中发现这一类型的基因突变,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全面、完整研究Vangl2基因对NTD产生的遗传效应,系统研究人类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据王红艳介绍,*NTD的发病率为1%。~2%。,而在我国部分地区高达6%。~10%。,是我国*二的出生缺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