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销售咨询热线: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中心 > 生化检测试剂盒-微量法 > 微量法生化试剂盒 > BC0215-100管/96样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生化检测试剂盒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生化检测试剂盒
产品名称: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生化检测试剂盒

产品品牌: 索莱宝 价格:
厂商性质: 生产厂家 产品时间: 2022-08-15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生化检测试剂盒
测定意义:PAL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和少数微生物中,是植物体内苯丙烷类代谢的关键酶,与一些重要的次生物质如木质素、异黄酮类植保素、黄酮类色素等合成密切相关,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抵御病菌侵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测定原理:PAL催化L-苯丙氨酸裂解为反式肉桂酸和氨,反式肉桂酸在290nm处有大吸收值,通过测定吸光值升高速率计算PAL活性。

产品概述

品牌SOLARBIO/索莱宝货号BC0215-100管/96样
规格100管/96样供货周期现货
主要用途检测样本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应用领域医疗卫生,环保,化工,农业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 2-3 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215 

规格:100T/96S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 100mL×1 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 15mL×1 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 瓶,4℃保存。临用前每瓶加入 4mL 双蒸水充分溶解待用,可 4℃保存一周。 试剂三:液体 1mL×1 瓶,4℃保存。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生化检测试剂盒

产品说明: 

PAL(EC4. 3 1 5)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和少数微生物中,是植物体内苯丙烷类代谢的关键酶和 限速酶,在动物体内尚未发现。与一些重要的次生物质如木质素、类黄酮类植保素、黄酮类色素等 合成密切相关,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抗病、抗逆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PAL 催化 L-苯丙氨酸裂解为反式肉桂酸和氨,反式肉桂酸在 290nm 处有大吸收值,通过测 定吸光值升高速率计算 PAL 活性。

 

所需的仪器和用品

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水浴锅、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 孔 UV 板、 研钵、冰和蒸馏水。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生化检测试剂盒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称取约 0.1g 组织,加入 1mL 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10000g 4℃离心 10 分钟,取上清,置冰上 待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 30min 以上,调节波长 290nm,蒸馏水调零。

在 EP 管或 96 孔板中按顺序加入下列试剂

 

混匀,静置 10min 后,290nm 处记录测定管吸光值 A1 和对照管吸光值 A2,△A=A1-A2。 注意:对照管只要做一管

 

PAL 活性计算 

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1) 按蛋白浓度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 mg 组织蛋白在该反应体系中每分钟使 290nm 下吸光值变化 0.1 定义为一个酶活性 单位。 PAL(U/mg prot)=ΔA×V 样总÷V 样÷0.1÷T÷Cpr =66.7×ΔA÷Cpr

  • 按按样本鲜重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 g 组织在该反应体系中分钟使 290nm 下吸光值变化 0.1 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PAL(U/g 鲜重)=ΔA×V 样总÷V 样÷0.1÷T÷W =66.7×ΔA÷W V 样:加入样本体积,5µL;V 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 mL;T:反应时间,30 min;Cpr:样本 蛋白质浓度,mg/mL;W:样品质量。

 

用 96 孔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1) 按蛋白浓度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 mg 组织蛋白在反应体系中每分钟使 290nm 下吸光值变化 0.05 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 位。 PAL(U/mg prot)=ΔA×V 样总÷V 样÷0.05÷T÷Cpr =133.4×ΔA÷Cpr

(2) 按按样本鲜重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 g 组织在反应体系中每分钟使 290nm 下吸光值变化 0.05 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PAL(U/g 鲜重)=ΔA×V 样总÷V 样÷0.05÷T÷W =133.4×ΔA÷W V 样:加入样本体积,5µL;V 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 mL;T:反应时间,30 min;Cpr:样本 蛋白质浓度,mg/mL;W:样品质量。

相关文献:

《Effect of L-Arginine on Maintaining Storage Quality of the White Button Mushroom (Agaricus bisporus)》 作者:Beibei Li,Yang Ding,Xiuli Tang,Guoyi Wang,Shujuan Wu,Xianxian Li,Xiaofei Huang,Tongtong Qu,Jifeng Chen 期刊: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影响因子:3.032 PMID: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